"长江女神"被人类杀死, 又一个物种在地球上消失!
本来准备在得知这条令人心痛的消息的当天就写这篇日志来的, 可是因为服务器升级, FTP账号出了点问题, 所以晚了一天.
以下消息, 以及资料均来自维基百科.
12月15日,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宣布,白鳍豚作为一个物种已经灭绝。
白鱀豚又称白鱀鲸、白鳍豚、白鱀、白旗、白鳍、白夹、江马等,学名:Lipotes vexillifer,是一种淡水鲸类喙豚科动物,仅产于中国长江流域,种群数量极小,估计已不足50头,是世界上仅存的五种淡水豚类中数量最少的一种,被称为“水中的大熊猫”,为中国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。在2006年12月13日的野外调查失败后,这个物种被认为很可能已经绝种,就算有任何个体仍然生存,其数量也很难维持延续族群。
物种分类:
域: 真核域(Eukaryota)
界: 动物界(Animalia)
门: 脊索动物门(Chordata)
亚门: 脊椎动物亚门(Vertebrata)
纲: 哺乳纲(Mammalia)
目: 鲸目(Cetacea)
亚目: 齿鲸亚目(Odontoceti)
科: 白鱀豚科(Lipotidae)
属: 白鱀豚属(Lipotes)
种: 白鱀豚(L. vexillifer)
早期历史
根据化石记载,白鳍豚于两千万年前由太平洋迁徙至长江。中国两千多前的古籍《尔雅》中,亦有对白鳍豚的记载。估计在中国曾经有5000头之多,有长江女神之别称。
保护状况
IUCN保护状况变更历史
数量急降年表
白鳍豚目前现存数量很难估计,但一般认为目前已经绝灭,或仅有数只个体存活,白鳍豚已成鲸目动物最濒危的动物。
濒危原因
白鳍豚数量的逐年减少,除了与其自身繁殖能力较差外,最主要是受了人类活动的影响。
由于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面积,修坝阻隔了鱼类江湖间洄游,长江里许多具有半洄游性,在江中产卵,在湖中长大的鱼类,诸如草鱼、青鱼、鳙鱼、白鲢等鱼类受到了很严重的影响,这也直接导致白鳍豚的食物资源减少,生命面临严重威胁。
近年来,长江之上过度繁忙的水上运输、河水的严重污染以及大量水利工程的建设,都在威胁着白鳍豚的生存环境,尤其是各种人类活动造成的噪音污染,对依靠声纳系统进行辨别定位的白鳍豚更是有很大的影响,许多白鳍豚更是葬身于轮船的螺旋桨。
此外,人类捕捉也是白鱀豚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。中国在大跃进时期曾经设立了生产皮包的工厂,所用原料就是白鱀豚的皮。尽管1980年代之后保护措施不断加强,但偷猎或误猎现象仍时有发生,许多白鳍豚不敌人类先进的捕捞设备,葬身于此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